俄羅斯石油商巧用加密貨幣 躲過國際制裁與中印進行交易
根據路透社最新報導,俄羅斯石油公司在面臨全球制裁的情況下,正巧妙地利用比特幣(BTC)和泰達幣(USDT)等加密貨幣,來進行與中國和印度的石油交易。
這則消息來自四位直接知情人士,他們透露俄羅斯石油貿易商每月使用數位資產進行價值數千萬美元的交易。因為保密協議的關係,這些消息來源都要求匿名。雖然俄羅斯財政部長在2024年底就公開宣布俄國可以在對外貿易中自由使用比特幣等資產,但這還是首次有報導指出俄羅斯在與中國和印度的石油交易中使用加密貨幣。
那麼,這種加密石油交易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呢?
整個流程其實挺有趣的!中國買家先是以人民幣向一家作為中間商的貿易公司支付款項,這筆錢會進入離岸帳戶,用於購買俄羅斯石油。接著,中間商會將這筆款項轉換成加密資產,並轉移到另一個帳戶。最後,這個帳戶再將加密貨幣發送到俄羅斯的第三個帳戶,並轉換成俄羅斯盧布。就這樣,繞過了國際金融系統的監控,完成了交易!
加密貨幣交易:制裁與否都好用的金融工具
有趣的是,路透社的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即使沒有制裁,甚至制裁解除後俄羅斯可以自由使用美元,加密貨幣仍可能繼續用於俄羅斯的對外石油貿易。
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個方便的工具,有助於更快地開展業務。」看來,加密貨幣的便利性已經得到了這些國際貿易商的認可。
俄羅斯央行對加密貨幣立場軟化 富豪們有望合法投資
與此同時,俄羅斯央行也正式提議將高淨值個人的加密貨幣投資合法化。這裡所謂的「高淨值個人」,指的是那些擁有至少110萬美元證券和存款的富豪們。
看起來,在國際制裁的壓力下,俄羅斯正在尋找各種方式來繞過西方國家的金融限制,而加密貨幣成為了他們手中的一張重要牌。在全球金融體系日益數位化的今天,這種做法或許會引發更多國家的效仿,同時也可能促使各國重新思考對加密貨幣的監管策略。
無論如何,這個案例再次證明了加密貨幣在國際貿易和金融領域的潛力與影響力。當傳統金融渠道受阻時,去中心化的數位資產可以提供另一種選擇。不過,這也引發了關於加密貨幣在規避國際制裁中的作用,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更嚴格監管的討論。

嗨,我是 幣圈秋人,圈內朋友都叫我 Chill 人。
我在 2013 年把第一台顯卡礦機搬進宿舍,從此沉進鏈上的兔子洞。以下幾件事,讓你知道我不是嘴砲,而是 hand‑on 的老礦工+鏈上獵人:
-
十年鏈上履歷
-
2014 年協助組建臺灣首批比特幣礦池,見證區塊獎勵從 50 BTC 減半到 25 BTC。
-
2017 年牛市轉戰 ICO,擔任三家新創專案的 Tokenomics 顧問,拒絕超過 20 個空洞白皮書——因為我只站在長跑贏家的隊伍裡。
-
2020 起深耕 DeFi,協同審計 40+ 智能合約,累計守住逾 3.1 億美元 TVL 不受漏洞攻擊。
-
-
數據說話,不喊單
-
長期訂閱 Glassnode、CryptoQuant,自建鏈上指標儀表板,公開分享避雷訊號。
-
策略以 風險調整後報酬 (RAR) 為核心;跑分夠高,我才進場,從不賭「下一根 K 棒」。
-
2022–2024 空頭期,整體帳面回撤控制在 ‑12% 以內。
-
-
社群與傳道
-
連續四年受邀 Taipei Blockchain Week、Asia Crypto Summit 分享鏈上安全與 DeFi 週期。
-
-
我的投資信條
市場從不缺行情,缺的是能活到下一輪牛市的心態與紀律。
-
DYOR:任何專案,閱讀合約、追蹤金流、確認團隊履歷後再決定配置。
-
資金分層:長倉 60%、機會倉 30%、實驗倉 10%,永遠留子彈等待「黑天鵝」。
-
退出機制:賺錢要跑得快,踩雷要跑得更快;永不把尊嚴寄託在 Stop‑Loss 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