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密霸權野心讓中國央行前高管發出警告
中國央行前副行長、南開大學校長陳雨露最近警告說,美國正在推動的加密資產霸權策略,對中國金融安全形成多重威脅。不過,他也認為比特幣等加密資產已經形成嚴重泡沫,一旦泡沫破滅,美國的加密霸權野心將受到重創。
加密貨幣市場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地位急速上升
陳雨露在中國數位經濟發展學術年會發表演講時指出,加密資產總市值占全球六大央行流動性的比例,已從2009年不到1%猛增至2024年底的12%。比特幣的性質正在從小眾風險資產轉變為主流大類資產,而川普政府提出的「戰略性比特幣儲備計畫」更加速了這一轉變。
揭露美國加密霸權三階段戰略佈局
陳雨露分析說,美國政府在2023年下半年對加密貨幣的態度出現明顯轉向,背後可能有個野心勃勃的戰略目標:把美國傳統金融霸權延伸到數位金融領域。在美國債台高築、通膨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這一戰略既能確保美元在數位金融變革中的中心地位,又能緩解其嚴峻的聯邦債務壓力。
他還指出,美國的加密霸權戰略可能分為三個階段:
– 短期:透過加密貨幣戰略儲備、推動美元穩定幣擴張及控制加密資產交易基礎設施,建立全球數位貨幣霸權框架。
– 中期:透過寬鬆監管、稅收優惠和金融制裁,吸引全球頭部加密企業進入美國監管體系。
– 長期:主導全球數位金融基礎設施和規則制定,確保美元在數位經濟時代保持中心地位。
美國加密戰略對中國金融安全的四大威脅
陳雨露認為,美國的加密資產霸權戰略對中國金融安全形成了四大威脅:
1. **資本外流與匯率壓力**:比特幣等加密資產對美元的長期升值趨勢,以及美元穩定幣交易規模的快速擴張,不僅擠壓了人民幣的估值和國際化空間,還為資本外流開闢了新渠道。
2. **DeFi監管套利形成產業競爭優勢**:美國相對寬鬆的監管和稅收政策吸引全球DeFi創新資源,未來可能在數位金融基礎設施技術上形成對中國的競爭優勢。
3. **技術標準與創新資源的爭奪**:美國在ZKP、Layer2等領域處於創新主導地位,中國面臨區塊鏈行業標準制定權旁落風險,以及區塊鏈產業創新資源外遷壓力。
4. **美國加密資產霸權威脅**:美國正在將主流加密貨幣納入其金融霸權體系,擠壓中國數位金融發展空間;俄烏衝突後,美國聯合多國對俄羅斯實施加密貨幣制裁,展示了其數位金融霸權的威力。
比特幣泡沫破裂將成為美國加密霸權的致命傷?
不過,陳雨露也給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目前比特幣等加密資產已經呈現嚴重的市場泡沫狀態,難以持續升值,一旦泡沫破滅,美國的加密資產霸權戰略將遭受重大打擊。
他強調中國應保持清醒認識和戰略定力,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價值理念,堅定走中國特色的金融強國之路。
看來,在數位貨幣這個新戰場上,中美之間的較量才剛剛開始。誰能笑到最後?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