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權重逼近歷史高點,估值過熱引發泡沫擔憂

美股佔全球市值比重報64%、逼近1960年代末期高點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標準普爾500指數自2010年以來平均年回報率約14%,超越全球其他主要國家股價指數。美國佔全球自由流通股份市值比重由金融海嘯後的約40%上升至2025年的64%以上,逼近1960年代末期逾70%的高點。

科技七雄(Magnificent Seven)佔標普五百指數市值近三分之一,標普五百週期調整本益比(CAPE)正逼近21世紀初以來最高水準。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史洛克(Torsten Slok)指出,美國科技巨擘估值已達誇張地步。

美國銀行G-10外匯策略部主管Athanasios Vamvakidis指出,美國總統川普若對所有進口產品徵收10%或20%關稅,美國長期生產力將遭受衝擊,進而挑戰「美國例外論」論述並導致美元長期走貶。

根據美國銀行在2月7-13日期間針對168位資產管理規模合計為4,010億美元的基金經理人進行的問卷調查,高達89%的受訪操盤人表示美國股市被高估,至少創2001年4月以來最高佔比。

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AII)資料顯示,截至2025年2月26日當週,預期美國股市將在6個月內走低的散戶比例自前一週的40.5%跳升至60.6%,創史上第七高紀錄。

聯準會理事鮑曼(Michelle W. Bowman)表示,基於目前的政策立場,過去一年股價上漲所引發的更寬鬆金融環境可能已導致通膨率下滑進程放慢。

聯準會理事Lisa D. Cook指出,許多資產類別(包括股票、企業債市場)估值都處於偏高水準,這些市場的預估風險溢價接近歷史分佈的底部,顯示市場定價可能過於樂觀。

MarketWatch報導,以Michael Kantrowitz為首的Piper Sandler投資策略師團隊指出,1964年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總計發生27次至少1成的修正走勢,每次的殺盤都是由下列三件事之一所驅動:失業率上揚、債券殖利率上升或某種全球性外部衝擊。

馬里蘭大學榮譽教授Peter Morici指出,CAPE(過去10年股票平均價格除以實質盈餘平均值)逼近38.0倍,遠高於過去25年平均值(28.0倍)。